米乐M6 | M6(China)官方网站

从健身圈到幸福圈厦门靠“城市体检”画出民生新图景-m6平台官方网站
欢迎访问m6平台官方网站官网!距离展会开幕还有:283天 2025年3月5-7日 上海世博展览馆

从健身圈到幸福圈厦门靠“城市体检”画出民生新图景

  “现在时间还早,到傍晚河边的露天健身房附近都是人。”夏日午后,在福建厦门鼓锣下游水系公园“遛娃”的市民宋先生坐在公园河畔的草地上边纳凉边说。

  “厦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021年的2.4平方米提升至如今的3.43平方米。”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张扬说,“我们在城市规划体检评估工作中发现全市体育设施总量和人均场地面积不足等问题,及时和相关部门共同推动专项规划编制实施。”2024年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成果显示,厦门社区体育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高达95.21%,在本轮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的城市中位居前列。

  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规划体检评估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实施监督环节持续发力,精准识别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空间需求,成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重要抓手。

  “湖里区蔡塘片区人口密度较大,却长期缺乏固定的体育设施和活动场地。通过城市规划体检评估,我们研判这个片区体育设施配置亟须补足。”张扬介绍说,厦门局协同湖里区文旅局和属地街道办,在区政府收储的一块闲置地块上建设了蔡塘运动中心,由一个标准足球场分出来的2个7人制足球场和1个9人制足球场及1个标准篮球场的活动空间,大大方便了周边居民日常锻炼和举办赛事活动。

  鼓锣下游水系公园的体育设施配套建设,也历经城市规划体检评估、实地摸排调研到空间功能升级的系统性过程。该公园新建了包括10个智能健身场在内、总占地1900多平方米的体育活动场所,涵盖智能健身路径、笼式足球场、健身驿站、儿童娱乐、健身步道等设施。这些设施主要依托现状公园空间优化布局,正如记者此行见到的“室外智能健身房”,器材巧妙嵌入草地,与河畔休闲空间自然融合,既满足运动需求又保留了公园的生态景观。

  米乐官方网页版入口

  加强公园绿地与体育场地有机融合、强化零星边角空间活化利用、加大体育场地建设、普及亲民便民的健身设施服务……厦门局以城市规划体检评估为抓手,综合评估各区体育场地设施发展情况,针对体育场地设施及空间发展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同时,该局联合市体育局、各区政府相关部门,在全市体育专项规划基础上,推动编制该市体育运动设施建设规划、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高质量提升全民健身设施体系建设。

  值得留意的是,自然资源部不久前发布的《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2025年修订版)》(以下简称2025版《规程》)聚焦群众的实际感受,完善面向民生保障的指标体系与专题评价框架,把“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评估提级为必选动作,分项对中小学、养老设施、文体设施、卫生服务设施、菜市场(生鲜超市)和足球场地覆盖情况,以及通勤时间、人均公园绿地、自然文化遗产数量等开展定期体检评估,引导城市及时补齐短板。

  M6网页版 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当时想找一块地来建厂房,园区管委会和自然资源部门就推荐我们到飞砺光电这里来看看,最终促成了这个项目。”欧立通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行政部总监蔡先生说。

  位于火炬(翔安)产业区的飞砺光电项目,一期项目2018年12月建成后,存在约4万平方米未建设存量用地。欧立通公司以股权收购的方式入股联营,二期项目续建厂房,新增智能马桶生产线亿元,预计项目达产后新增就业800人,年产值达8亿元,年均纳税1000万元以上。

  飞砺光电项目的“变身”,是城市规划体检评估强化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个实例。厦门的城市“体检套餐”中有一套土地利用效率监测评估,对全市闲置土地处置率、存量供应、批而未供、工业用地地均增加值等指标进行分析,针对低效用地提出规划统筹、政策创新、释放红利、以点带面等对策措施,并通过实时体检评估追踪评价低效用地再利用情况。

  2020年至今,厦门实施再开发项目200余宗,盘活土地868公顷。其中,“工改工”增资扩产的项目151宗,涉及土地面积623公顷,在“零增地”的情况下新增产业建筑面积538万平方米。原权利人通过用途转换实现产业调整转型升级的项目35宗,涉及土地面积161公顷,盘活存量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政府收储后重新供应20宗,土地面积84公顷,为完善城市公建设施、产业升级提供空间要素保障。

  2025版《规程》进一步加强了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引导,在对空间矛盾冲突及时识别的同时,专门增加“空间资产”“存量盘活”等方面评估内容。各地可通过城市规划体检评估,精准识别存量空间盘活利用潜力区域。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通过对应用遥感、手机信令、交通卡口、POI(兴趣点)等多源时空大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可以对城市的整体运行状况以及规划实施情况,给出精准“诊断”,从而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供依据。作为全国首批实时体检评估试点,厦门已经系统地完成了5个年度的城市规划体检评估,并先行一步启动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体检评估,及时反馈规划编制内容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传导和全流程管理。

  “厦门结合政府重点任务实施情况、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等内容,总结年度城市运行和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通过下一年度规划实施计划、规划应对措施、配套政策机制等予以解决。”张扬介绍说。

  城市规划体检评估成果显示,从2021年到2024年,厦门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大幅增长,教育资源布局持续优化,城市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社区小学步行10分钟覆盖率从48.72%提升至61.15%,适龄儿童享受到更便捷的基础教育服务;全市消防救援体系5分钟可达覆盖率由71.79%提升至99.96%,基本实现全域应急响应无缝覆盖。2024年,厦门闲置土地处置率达79.07%,存量土地供应比例从2021年的34.62%提升至52.76%,批而未供土地处置率从14.4%提升至26.18%。通过全市土地资源盘活存量与高效配置并行,为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筑牢空间基础,推动厦门建设成为高素质高颜值国际化现代化城市。

  “社区文化活动设施15分钟步行覆盖率”“市区级医院2公里覆盖率”“社区小学步行10分钟覆盖率”……在厦门市规划技术数字研究中心,记者见到了大屏幕上演示的厦门城市规划体检评估指标体系。经过新一轮优化,厦门在安全韧性、创新高效、协调集约、绿色低碳、开放繁荣、共享幸福6个维度上,形成了共计122项二级指标的城市体检评估体系。

  “随着2025版《规程》发布,自然资源部统一提供智慧场景供地方选用。”张扬说,“计算方式比较复杂的42项指标,也可以一键导入数据文件,并且快速生成直观的指标分析图纸,为地方解放人力的同时,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更清晰的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