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健康生活户外运动产业潜力巨大
【环球网科技综合】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日益注重健康和生活质量,青睐贴近自然的休闲和运动方式,中国户外运动发展迎来春天:冰雪、路跑、骑行、越野、露营等呈现爆发式增长;“90后”、女性、亲子家庭成为消费主力军;专业化、轻便化、可玩性引领消费新趋势。
户外运动诞生于18世纪的欧洲,最早以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形式存在。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城市人口剧增、生产节奏加快等社会问题凸显,户外运动逐渐演变为一种短暂摆脱现代工业文明的休闲活动。二战时期,登山、攀岩、野营等户外技能及装备在军队得到长足进步,随着战后经济复苏,户外运动在欧美地区率先实现了大众化发展,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一种生活方式,多样的户外组织、户外比赛开始出现。
户外运动细分项目丰富多样,根据所处自然环境不同可分为陆地、山地、水上、冰雪、空中运动以及野营活动和户外游戏;根据专业程度与活动强度可分为专业、常规和休闲户外运动三类,满足不同类型人群的需求——专业户外运动往往环境较为恶劣,要求参与者在体能、心理素质、技术装备上达到专业水平;常规户外运动对专业要求相对低,兼具一定挑战性和探险性;休闲户外运动以体验、放松为主,适应人群广泛。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拥有27.9万余家户外运动相关企业;其中,2024年1-2月,新增注册相关企业7000余家,与2023年同期相比上涨3.9%;从地域分布上看,浙江、广东(并列第一)、河南以及山东三地,户外运动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拥有4.1万余家,1.7万余家以及1.6万余家。从成立时间来看,45.9%的相关企业成立于1-5年内,成立于1年内的相关企业占25.1%。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户外运动热度越来越高。2023年,更多的人涌入大自然,感受户外运动的乐趣。从飞盘、露营到滑雪、潜水、蹦极,户外运动项目和装备越来越专业、硬核,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
2022年,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4亿人,到2025年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
对比广义的运动户外(包含体育运动及户外运动)用户画像,发现户外运动尤其是近年来休闲化的户外运动展现以下明显特征:
90后和80后占比更大。相较而言,在户外运动中,大学生群体及中老年群体占比相对小,而以亲子家庭、中产阶级为代表的“80后”及初入职场、追赶潮流的“90-95年”群体构成了较为核心的部分。这两个年龄段的消费者具备一定经济基础,消费力更强,对品质生活有更多诉求。
女性占比更大。不同于传统的球类、健身或登山、徒步项目,新趋势下的户外休闲运动吸引着更多女性玩家的参与,女性占比达到2/3,“精致妈妈”成为重要标签之一。
一线城市占比更大。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无论消费能力,还是对品质生活和新潮事物的追求都更高,集中了65%的户外运动参与者,他们的偏好影响着整个户外运动消费市场的风向;而二、三、四线城市目前普及率较低,是未来市场增长的高潜力地区。
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化纤、面料、金属、橡胶硅胶及其他辅料。上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专有技术带来的差异化功能性产品,比如:美国戈尔公司生产的多功能面料GORE-TEX,具有防水、防风、透气和耐用四大功能,被广泛用于高端户外服装。
中游成品包括户外鞋服、装备、器械及配件等,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福建、青岛等地有大量代工厂,龙头代工企业,比如:浙江自然、牧高笛、嘉益股份等凭借超过同行的品控、交期及ODM产品开发设计能力而与全球头部品牌商如迪卡侬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与优质客户共同成长。
下游包括品牌商及零售商,零售商既包括专业零售商,如迪卡侬、三夫户外、美国的REI、德国的Globe Trotter,除了代销其他户外品牌,通常也有自主品牌;还包括综合性零售商,如沃尔玛、山姆、家乐福等。
以冲锋衣为例,在过去的一年是霸占户外运动热搜的常客,无论是因为某品牌高昂的价格,还是户外运动热潮带来的“自来热度”,冲锋衣本身就是户外运动中的“核心”所在。
冲锋衣不仅能应对复杂多样的户外环境,还具备出色的防水、防风、保暖、透气和耐磨等多重功能,能很好地满足户外运动的需求。同时,它们的设计也逐渐融入了时尚和都市元素,不仅适合专业或休闲户外运动,还可以用于通勤、逛街等日常生活场景,满足消费者多场景穿搭需求。天眼查知识产权信息,与冲锋衣相关的专利申请已超千项,截至目前,2024年已有40项与冲锋衣相关的专利申请。
据天眼查投融资信息显示,户外运动融资事件的行业分布以户外及极限运动、赛事运营及经纪以及体育用品及装备三者为主,分别有54起、15起以及10起。
从融资事件的地域分布来看,北京、上海以及广东,三地所拥有的融资事件数量位居前列,分别有56起、23起以及12起。
从融资事件的轮次来看,天使轮、A轮以及Pre-A轮三个轮次位居前列,分别拥有41起、31起以及14起。
另外,从投资机构来看,彬复资本、鼎晖投资以及探路者,三个机构“出手”次数位居前列,均有3笔投资记录。